您现在的位置:mg摆脱放分时间 >> 教学科研>> 教学论坛>> 正文内容

规范中小学办学 推进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地方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竞赛多,教师、学生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予以转变。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印发了《mg摆脱放分时间》,充分肯定了山东省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同时也明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要求还是我省的实际情况而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省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基础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61万所,在校生1894.68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总数的69%。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既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新形势下,尤其要突出教育的民生之首、民生之基的地位。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一个重大转变。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就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需要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就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举全省教育系统之力,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把全省中小学管理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为引领,以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学校管理为抓手,以强化督导为保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遵循规律、提高质量、强力推进,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严禁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切实解决单纯以升学率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评价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今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地区、学校及老师个人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不得炒作“高考状元”。
第二,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当前,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占用节假日和双休日补课过多、家庭作业量过大,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坚决纠正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对走读生不准安排早、晚自习。寄宿生晚自习时间每天不超过2课时。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和其它法定节假日。任何学校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收费辅导班。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2小时以内。
第三,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切实解决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增加课程难度问题。中小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我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赶超教学进度和提高结束课程。要高度重视体、音、美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实施,确保体、音、美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第四,加强考试和招生管理,切实解决考试次数多过和招生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规范各种考试。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不准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准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和编排学生座位。二是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也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三是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据统计,我省高等学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往届生占的比例较大。公办普通高中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举办复读班,势必挤占有限的高中教育资源,使部分初中学生丧失高中入学机会,已被高校录取的学生回流复读也挤占了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录取指标,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也不得与任何机构联合在校外举办复读班或复读学校,省、市示范性高中应起带头作用,模范执行这一规定。
 

三、遵循规律,提高质量,加快构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上情和下情,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这项工作是一场改革攻坚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减负与增效结合起来。在健全长效机制方面,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减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决不是不让学生刻苦学习,决不是走形式主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绝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在等量的时间内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坚决改变依靠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推广先进地区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二是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常规。加强学校财务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坚决杜绝学校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规范各种收费。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省普通中小学要认真分析现状,正视存在问题,自查自纠,巩固提高,常抓不懈。
        三是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落实和理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专家治校原则,选好配强中小学校长。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认真贯彻《mg摆脱挂官方网站》,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岗位要求。加强教师职业行为管理,在职教师不得搞有偿家教,将落实学生“减负”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全面加强中小学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目前,我省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08年全省高中、初中、小学平均班额分别达到67.84人、61.17人和41.08人,初、高中阶段平均班额超出国家规定的班额较多,部分地区小学班额也超过国家要求。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亟待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规划。在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同时,把城镇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镇薄弱学校改造。要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各地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并向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省小学、中学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下。
        五是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坚决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主要指标的学生评价制度,以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和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水平、教育教学效果、办学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评价制度。在完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等为主要指标的区域性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六是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省政府从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加强考试和招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措施和禁止性要求,这是侧重于“堵”。当学生的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就要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健康成长,这是侧重于“疏”。作为学校而言,要开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体育、艺术教育等场所,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549个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